最近天气转凉,老哥们注意防寒保暖。
老哥们多看看,以后女朋友再来大姨妈肚子疼就不要告诉她”多喝热水“了。
痛经是指经期或经期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膜骶(就是腰痛),又称“经行腹痛”
正常的月经是不痛的,是没有感觉的,但是现在这种人可以说是少之又少,所以女士们在行经期间多少都会有些不适,
中医又把痛经分成,虚证和实证。
虚证具体表现:小腹隐隐作痛,喜温,喜按,(揉一揉,捂一捂就会缓解)
实证具体表现:小腹刺痛,绞痛,疼痛剧烈,拒按。(不能摸,不能碰,疼的直打滚)
1.先讲实证。常见的实证有三种。
第一种:气滞血瘀,经行前中或后常见小腹胀痛拒按,胸部胀痛,血量少,血色紫黯有块,块下痛减。这一类女士平时急躁易怒,或总生闷气,因为气不顺,血在脉内运行不畅,导致内生淤血,主要选用疏肝理气,化瘀止痛类药物,选方:膈下逐淤汤加减。
第二种:寒凝血瘀,经行前中或后常见小腹冷痛拒按,得热痛减,血量少,血色晦黯,有淤块。这一类女士平时天冷天热为了美穿的都比较少,面色唇色,略微发青,因为寒气入体,血液凝结,导致疼痛剧烈,主要选用温经散寒,化瘀止痛类药物,选方:少腹逐瘀汤加减 或 温经散寒汤加减。
第三种:湿热阻滞,经行前中或后常见小腹胀痛,有灼热感,血色黯红,质地粘稠。这一类女士平时喜欢吃一些辛辣油腻之物,平时白带颜色发黄,粘稠,有气味。内火旺盛,导致炼液成痰,血液淤堵在胞宫,主要选用清热除湿,化瘀行血类药物,选方:清热调血汤加减。
总结一下,实证的各种病因排出个别问题,常见的都是因为淤血导致的,只是淤血怎么来的各有不同,但单纯的化瘀只能起到一时的效果,只要能找到导致内生淤血的因素,在去对证下药,痛经这个问题就很好解决了。
虚证,虚证常见的也分三种情况。
第一种:气血虚弱,行经前中后常见小腹隐隐作痛,喜按,或小腹有空坠感,血量少,颜色淡,质地清稀,这一类女士长伴随着神疲乏力,面色淡白,无血色,偶有心慌头晕,脱发,主要选用 益气养血,调经止痛类药物,选方:圣愈汤加减。
第二种:肾气亏虚,行经前中后常见小腹隐隐作痛,喜按,牵连腰骶,血量少,颜色暗淡,质地清晰,这一类女士常伴随头晕耳鸣,面色晦暗,失眠健忘,主要选用补肾益精,养血止痛类药物,选方:益肾调经汤加减 或 调肝汤加减。
第三种:阳虚内寒,行经前中后常见小腹冷痛,喜按,得温痛减,血量少,颜色暗淡,质地清晰,这一类女士常伴随腰膝酸软,小便清长,四肢不温,主要选用温经助阳,暖宫类的药物,选方:金匮温经汤加减。
总体来说虚证没啥好讲的,找到自己什么虚,补什么就好了,
在就是第二种和第三种很像,因为肾在中医里来说是身体阴阳的根本,整体上的阳虚,一定会影响到肾,
有因为气和血在分阴阳的时候,气算阳,血算阴,气虚日久就会导致阳虚,
辨别要点在有没有冷痛,腰部的次要症状,
做一个大的总结,辩证的顺序应该是,
一看,痛,怎么痛,痛到什么地步。
二看,血,量多不多,什么颜色,质地如何。
三看,全身次要症状。
但我在行医期间碰到很多女士,会兼容2个或者多个证状,对于我选方组方不是问题,
对于各位女士来说可以不先考虑太多,选一个最不适的,最严重的,主要病症,先治主症,然后在治次要症状。
举个栗子:
患者女,行经期小腹刺痛,拒按,经血量少,有血块,颜色紫黯,质地粘稠,伴随胸部胀痛,平诉,神疲发力,患者面色微黄,有瘀斑瘀点,舌色紫黯,少苔。
那你看,患者有实证的淤血,气滞,有虚证的,血虚,肾气虚,
治病思路应该是:先去邪,在扶正。
先去淤血,气滞,在补血虚,肾气虚。
再举个例子:
患者女,行经期小腹隐隐作痛,喜按,经血量少,有少量血块,颜色暗淡,质地清晰,平诉,自汗,少气懒言,神疲发力,畏寒肢冷,患者面色淡白,舌色淡,苔白。
这位患者有虚证的阳虚,气虚,血虚,还有实证的淤血。
治病思路应该是:先扶正,后去邪。因为人已经虚的不行了,在用去邪的药物,会越治越虚的。
先补气血,在去淤。
在说说我在行医期间碰到的比较好用的几个万用穴位,无需辩证,拿过来就用,保证缓解。
穴位不知道在哪的,搜一搜,有的是教学,我就不在找图了。
太冲,三阴交,足三里
就这三个穴位,可真是太好用了,行医多年就没失过手,但我这边肯定是用针灸,那姐妹们就用手按,用笔帽按,用力按,使劲按,多按揉一会,穴位疼了,麻了,肚子就不疼了。(别问按多久,一直揉按,按到肚子不疼就可以了。)
虽说是万用,但是也有一些侧重点,
如遇小腹刺痛,疼痛剧烈,或胀痛,或经血颜色紫黯,有血块,主用太冲,并配合另外二处。
如遇小腹空痛,有坠胀感,或隐隐作痛,或经血量少,颜色淡,主用足三里,并配合另外二处。
如无上述病症,三处穴位轮流按揉。
在一个就是暖宝宝,用好了也会起到神奇的效果。
那前提是,小腹冷痛,得温痛减的才可以用暖宝宝,要不然还是老老实实的去按穴位。
暖宝宝除了贴在小腹痛处外,还要贴几个地方。
足底的涌泉穴,后腰的命门穴,腿上的足三里,隔着衣服贴,切记不要低温烫伤。不强调穴位的准度,暖宝宝能给盖上就行。(那么一大片,咋也不会贴的太歪)
如畏寒支冷,需添衣加被,或疼痛剧烈甚至呕吐,可以喝些姜汤,生姜要去皮煎煮,切记切记
转载
作者是:x1078680391